案例引出慢阻肺
寒冬时节,一位老伯因呼吸困难被送进急诊室,他本想在家烤火暖和一下,谁知不到半小时就开始咳得厉害。这位老伯已确诊慢阻肺多年,这次又是急性发作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简称慢阻肺)患者因为呼吸困难,常常选择减少活动甚至长期卧床,殊不知这恰恰是加重病情的做法。根据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,我国慢阻肺患者已超过1亿人,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
慢阻肺患者该怎么生活
许多患者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仍然不足。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,主要由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引起。那么慢阻肺患者到底该怎么生活?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,我想再次强调:宁可出门去散步,也不要做以下这5件事!
闭门不出的危害
很多慢阻肺患者怕冷、怕累、怕喘,特别是冬季更倾向于躲在家里不出门。有的甚至整天卧床,觉得这样能省劲少喘。这种做法简直是火上浇油!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,心肺功能进一步下降,形成恶性循环。即使天气不好,也别一直躺着,可以在家里走动,做些简单家务,练习呼吸操。寒冷天气出门记得戴口罩,既能保暖又能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。
自行停药的后果
有些患者症状缓解后就擅自停药,感觉“没什么大不了”。也有患者嫌药物副作用大或者治疗周期长,索性不吃了。更有甚者听信偏方,换用各种所谓的“特效药”。现代医学对慢阻肺已有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,包括支气管扩张剂、糖皮质激素吸入剂等,这些药物经过严格临床验证,效果确切。如对用药有顾虑,应咨询医生调整方案,而非直接停药。
吸烟的影响
吸烟是慢阻肺的最主要危险因素,戒烟是治疗的第一步,能显著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。所有烟草制品都应戒除,包括电子烟。任何形式的烟草都会刺激气道,加重炎症反应。别说主动吸烟,二手烟同样有害。研究表明,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非吸烟者,患慢阻肺风险增加40%以上。我告诉所有慢阻肺患者:即使吸了几十年烟,现在戒烟仍然有益。戒烟后一年内,咳嗽和痰液就会明显减少,肺功能下降速度减缓,急性发作风险降低。
忽视空气质量的问题
很多患者不了解空气质量与病情关系,甚至在雾霾天出门不戴口罩,或者在装修后立即入住。空气污染物是慢阻肺的重要诱因,研究表明,PM2.5每增加10μg/m³,慢阻肺急性发作风险上升约4%。我建议患者每天关注空气质量指数,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。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,避免使用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清洁剂。做好室内通风,但要避开污染严重的时段。新装修的房间至少通风三个月再入住。
感冒发热不重视的后果
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,尤其是流感等病毒感染。一些患者轻视感冒,觉得“小病一下就好”,结果小感冒引发大麻烦。季节交替时要做好防护,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。出现发热、咳嗽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此外,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对慢阻肺患者尤为重要,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。数据显示,接种流感疫苗可使慢阻肺急性发作减少约40%。对比这五件不该做的事,医生们一再强调的是:适度运动是慢阻肺患者的良药!肺康复训练能改善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,减轻呼吸困难感。散步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,每天30分钟,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。除了散步,慢阻肺患者还可以选择太极、八段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,这些活动不仅锻炼肌肉,还能训练呼吸节律。呼吸操也很重要,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,能增强呼吸肌力量,改善气体交换。最后,我想告诉所有慢阻肺患者:这不是不治之症。规范治疗配合科学生活方式,完全可以控制症状,维持良好生活质量。走出家门,迈开双腿,呼吸新鲜空气,才是对抗疾病的最佳方式。健康不是躺出来的,而是活出来的!
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有慢阻肺的注意啦!这5件事千万别做,宁可出门散步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